马上评|CT、病历都敢造假,如此骗保刑责不能少
9月14日,国家医保局网站公布第一批各地医保部门落实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典型案例。其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济仁中医医院欺诈骗保案例,引发广泛关注。该案中,6名医务人员参与伪造CT及DR检查报告单67份,虚假病历50份,欺诈骗保20.3万元。
具体来看,有的医务人员伪造在本院住院记录;有的模版式批量伪造图像相同、报告雷同、病历一样的医学文书;有的一边在本院虚假“挂床”住院、一边从事诊疗活动;有的因雷同病例问题被暂停医保支付资格,恢复资格后,仍顶风作案,继续参与更为严重的欺诈骗保活动。
CT报告、住院记录、患者病历……什么都敢造假,而且还有模版式、批量化的雷同造假,不得不说,这些医务人员胆子够大,欺诈骗保的手段也简单粗暴,情节及其影响都堪称恶劣,对其严肃查处理所当然。
这一案例也反映出,医保监管还需要进一步收紧、细化,同时提高日常监管的灵敏度和智能化。比如,对雷同的图像、报告、病历等,是否可以有技术性的监控和预警?再犯累犯的,又是否可以考虑严格的行业禁入?
在各种套取骗取医保的违法犯罪行为中,医务人员监守自盗无疑性质更加严重。一是他们本身就存在工作及职务上的便利;二是他们比普通人具备更多的医保专业知识、熟知相关报销流程,往往也能利用程序上的瑕疵与漏洞。俗话说,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对此更应该有针对性的预防与警示教育。
去年9月,国家医保局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这一动态监管机制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费用审核人员和药店负责人纳入监管范围,通过“驾照式记分”模式进行量化管理。一年过去了,第一批典型案例公布,多名医务人员被记分,并暂停或终止医保支付资格若干时期,是新制度落实的重要成果。
当然,就像有的违规驾驶行为不仅要扣分罚款,还要承担更严重的刑事责任一样,欺诈骗保若构成犯罪,刑责一点都不能少。
值得一提的是,赤峰市这起案件经行刑衔接已移交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已批捕3人,取保候审3人。也只有如此,才能增强来自司法的震慑力,让“蠢蠢欲动者”不敢轻易变成“行动者”,也让广大民众看见对欺诈骗保的零容忍。
医保是广大民众的“看病钱”“救命钱”,欺诈骗保最终损害的是每一个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对医保基金必须严密守护,对各类欺诈骗保行为的打击必须保持高压状态。让伸手者感到烫手,让偷吃者吃痛,既是维护公平正义,也是一道现实的民生考题。